【心臟病】心口痛暗藏什麼心臟問題? 急性心臟病7大先兆 | 全面性心臟病檢查可小降底突發性心臟病風險

Posted on Categories:全部, 心血管疾病, 慢性病, 身體檢查, 醫健百科, 醫療新知
心口痛
分享

【心臟病】心口痛暗藏什麼心臟問題? 急性心臟病7大先兆 | 全面性心臟病檢查可小降底突發性心臟病風險

胸口痛的原因? 
胸口疼痛是一種常見徵狀,可能由多種不同的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心臟問題:

  • 心絞痛(心絞痛):由於心臟肌肉缺氧引起的疼痛。通常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出現,但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後可緩解。
  • 心肌梗死(心臟病發作):當心臟的血液供應中斷時,心肌會受損,導致嚴重的胸痛,常伴有惡心、嘔吐、出冷汗等癥狀。
  • 心包炎:心包是心臟外部的薄膜,若發炎則會導致胸痛,尤其是在咳嗽或深呼吸時加重。
  • 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內血液穿破主動脈內膜,造成胸痛和其他嚴重癥狀。
  • 心律失常:某些心律不整可能導致胸痛或不適感。

消化系統問題:

  • 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酸倒流到食管引起的疼痛,常伴有灼熱感或酸味。
  • 食道痙攣:食道肌肉收縮異常引起的疼痛。
  • 胃潰瘍:胃部潰瘍可能引起上腹部或胸部疼痛。

肺部問題:

  • 肺部感染:如肺炎或支氣管炎可引起胸部不適或疼痛。
  • 胸膜炎:肺部膜炎癥可能導致胸痛,尤其在深呼吸時加重。

肌肉骨骼問題:

  • 肋間神經痛:肋骨周圍神經受壓或受損引起的疼痛。
  • 肌肉拉傷或扭傷:肌肉或軟組織損傷導致的疼痛。

焦慮和心理因素:

  • 焦慮或恐懼可能導致胸部緊縮感或疼痛感,稱為心因性胸痛。

其他原因:

  • 胸壁疾病:如肋骨骨折、胸壁肌肉炎癥等。

胸痛的原因可能因個體情況而異,如果出現胸痛或胸部不適,尤其是伴隨其他癥狀如呼吸困難、頭暈、惡心、嘔吐、出冷汗等,應及時就醫進行評估和診斷。

胸口痛可以做什麼檢查呢?

胸口疼痛的檢查可以根據癥狀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臨床判斷而定,常見的檢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1. 心電圖(ECG):心電圖是檢查心臟電活動的常用方法,可以檢測心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心臟問題。
  2. 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心肌標志物(如肌鈣蛋白、心肌肌鈣蛋白等),可以幫助評估是否有心肌損傷或炎癥等心臟問題。
  3. 胸部X線檢查:可以檢查肺部和胸廓的情況,排除肺部感染、胸膜炎等問題。
  4. 心臟超聲檢查(心超):通過超聲波成像觀察心臟結構和功能,可以評估心臟瓣膜、心腔大小等情況。
  5. 心臟CT或MRI檢查:這些檢查可以提供更詳細的心臟結構和血管情況,幫助診斷主動脈夾層等問題。
  6. 食管pH監測:對於懷疑為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可以進行食管pH監測來確認診斷。
  7. 呼吸功能測試:如果懷疑呼吸系統問題引起胸痛,可以進行肺功能測試來評估肺部功能。
  8. 心臟負荷試驗:如心臟負荷試驗(例如運動心電圖、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等),用於評估心臟在運動時的反應。

以上檢查項目的選擇會根據癥狀的具體表現、病史以及臨床醫生的判斷而定。如果您出現胸痛或不適的癥狀,建議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評估和檢查,以明確病因並進行相應的治療。

 急性心臟病有什麼徵兆?

急性心臟病(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心臟血液供應突然減少或中斷導致心肌缺血或壞死的情況。以下是急性心臟病可能出現的一些常見征兆和癥狀:

  • 胸痛或不適:最常見的癥狀是劇烈的胸痛或不適感,可能感覺像壓迫、沈重或緊縮,通常持續數分鐘,也可能持續或加重。
  • 氣促或呼吸困難:可能出現呼吸急促或感覺無法吸足氣,尤其是在休息或輕度活動時。
  • 惡心、嘔吐或消化不良:可能伴隨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或消化不良感。
  • 出冷汗:可能會出現冷汗,即使在沒有劇烈運動或活動的情況下也會出現。
  • 頭暈或暈厥:可能感到頭暈或眩暈,甚至出現暈厥的癥狀。
  • 焦慮或不安:患者可能出現焦慮、不安或感覺即將發生災難。
  • 不典型癥狀: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尤其是女性、年長者或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較為不典型的癥狀,如背部或頸部不適、嘴唇或下顎疼痛等。

急性心臟病是一種緊急情況,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胸痛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進行評估和治療。及早識別和處理可以顯著改善預後。

有什麼心臟檢查可以預防心臟病? 不同檢查的目的

預防心臟病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和管理心血管風險因素,以及定期進行心臟健康評估。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臟檢查和評估方法,以及它們的主要目的:

  1. 血壓檢查:
    • 目的:檢測血壓是否正常。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2. 血脂檢查(血脂譜):
    • 目的:測量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血脂水平。高膽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相關。
  3. 空腹血糖檢查:
    • 目的:評估糖尿病或糖代謝異常的風險。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4. 心電圖(ECG):
    • 目的:檢測心臟的電活動,評估心律是否正常,發現心臟肌肉缺血或心肌損傷的跡象。
  5. 超聲心動圖(心超):
    • 目的:通過超聲波成像觀察心臟結構和功能,檢查心臟瓣膜功能、心腔大小等。
  6. 運動心電圖(運動試驗):
    • 目的:評估心臟在運動時的反應,檢測心肌缺血或心律異常。
  7. 心血管計算機斷層掃描(CT):
    • 目的: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程度,檢測冠心病的早期徵象。
  8. 核素心肌灌注掃描:
    • 目的:評估心肌的血液灌注情況,檢測心肌缺血或梗死區域。
  9. 心臟磁共振成像(MRI):
    • 目的:提供更詳細的心臟結構和功能信息,用於評估心臟瓣膜、心腔大小等。

這些檢查和評估方法可根據個體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和醫生的建議進行選擇和進行。早期的心臟評估和風險管理可以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尤其對於具有高風險因素的個體來說尤為重要。除定期進行檢查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控制體重和管理壓力等,也是預防心臟病的關鍵措施。

本文章內容由 ShakeMed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代表ShakeMed 立場,ShakeMed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分享
相關文章  【抗衰老】深入剖析4大膠原蛋白增生劑【Ellanse少女針、AestheFill精靈針、4D Sculptra童顏針、Radiesse膠原彈力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