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肝病】晚期肝癌能逆轉期數嗎? |一文看清肝癌成因及治療方法

Posted on Categories:全部, 癌症專區, 身體檢查, 醫健百科, 醫學專區, 醫療新知
一文看清肝癌成因及治療方法

【常見肝病】晚期肝癌能逆轉期數嗎? |一文看清肝癌成因及治療方法

 

肝癌的成因

肝癌的成因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肝癌的主要因素:

1. 病毒性肝炎感染

  •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長期慢性感染HBV或HCV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病毒可引起肝細胞慢性炎症和肝纖維化,進而增加肝癌發生的風險。

2. 酒精濫用

  • 長期大量飲酒會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進而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

3. 脂肪肝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也與肝癌風險增加相關。脂肪肝可能發展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進而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4. 慢性肝病

  • 長期存在的慢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遺傳性肝病、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或藥物,都可能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

5. 肝硬化

  • 肝硬化是肝臟組織大量纖維化的狀態,其結構和功能都受到嚴重影響,容易發展為肝癌。

6. 遺傳因素

  • 遺傳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風險也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

7. 環境因素

  • 長期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或環境污染物,如致癌物質或激素,也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8. 免疫抑制

  • 免疫系統功能受損或抑制,例如器官移植後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肝癌的發生風險也會增加。

總的來說,肝癌的形成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的過程,包括病毒感染、慢性肝病、環境暴露、遺傳因素等。及早識別並控制這些風險因素,對於降低患肝癌的風險至關重要。及早的篩查、預防措施和治療都能有效減少肝癌的發生和死亡率。

 

肝癌的診斷

肝癌的診斷通常是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和測試來確認。以下是常用的肝癌診斷方法:

1. 影像學檢查

  • 超聲波檢查(Ultrasound):超聲波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可以顯示肝臟內部的腫瘤和異常。
  • 計算機斷層掃描(CT):CT掃描可以提供更詳細的肝臟影像,幫助醫生確定腫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轉移。
  • 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尤其對於評估腫瘤的組織特性有幫助。
  • 磁共振膽道攝影(MRCP):MRCP可以評估肝內外膽管的狀態,檢測是否有膽管受壓或阻塞。

2. 血液檢查

  • 肝功能測試:檢測肝功能指標,如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血清谷草轉氨酶(AST)、麩胺酸轉肽酶(GGT)等,可以判斷肝功能是否異常。
  • 腫瘤標記物:檢測血液中的腫瘤標記物,如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雖然不是肝癌的特異性標記物,但可以作為輔助診斷的參考指標。

3. 病理檢查

  • 活組織檢查(Biopsy):通過穿刺取樣,收集患者肝臟組織進行顯微鏡檢查,確定是否存在癌細胞。病理檢查是確診肝癌的金標準,但有時不適用於所有患者,特別是對於肝功能受損的患者。

4. 其他檢查

  • 造影檢查:如肝動脈造影(Hepatic arteriography)和正子斷層掃描(PET-CT)等,用於評估腫瘤的血管供應和代謝情況。
  • 腹水檢查:如果有腹水,可進行腹水測試,檢查其中是否含有癌細胞,以確定是否存在轉移性肝癌。

5. 診斷確認

  • 經過以上檢查後,醫生將綜合分析所有檢查結果,並結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狀來確定診斷。

肝癌的早期診斷對於治療和預後至關重要,因此及早發現並及時就醫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懷疑患有肝癌,應及早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並進行相應的檢查。

 

肝癌的存活率

肝癌的存活率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腫瘤的大小、位置、是否轉移、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治療方案的有效性等。一般來說,肝癌的治癒率相對較低,特別是在發現腫瘤已轉移或者已達到晚期時。以下是一些有關肝癌治癒率的一般資訊:

1. 早期肝癌(局部化肝癌)

  • 在早期發現且局限於肝臟的肝癌,如果沒有轉移,治療通常會更容易成功。手術切除是早期肝癌治療的首選方法之一。早期肝癌手術切除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高達50%至70%左右。

2. 中晚期肝癌(轉移性或局部進展)

  • 在肝癌已轉移或局部進展的情況下,治療較為困難。但較新的治療方法,如局部治療(如射頻消融、微波治療、栓塞治療等)、靶向治療(如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和免疫療法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但並不能完全治癒。

3. 轉移性肝癌(晚期)

  • 當肝癌轉移至其他器官或組織,如肺部或骨骼,治療通常較為困難,且預後較差。此時的治療目標通常是控制腫瘤的生長、緩解症狀和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而不是完全治癒。
肝癌的治療

肝癌的治療方法取決於腫瘤的大小、位置、是否轉移、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其他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肝癌治療方法:

1. 手術切除

  • 對於局部化且未轉移的早期肝癌,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在手術中,外科醫生會移除包括腫瘤在內的部分或全部患有肝癌的肝臟組織。對於一些符合條件的患者,肝移植也是一個選擇。

2. 局部治療

  • 包括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治療(Microwave ablation)、酒精注射療法等。這些治療方法可以直接針對腫瘤進行治療,通過破壞腫瘤細胞來達到控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3. 栓塞治療

  • 包括動脈栓塞和局部放療(Transarterial radioembolization,TARE),這些治療方法通過阻塞肝癌腫瘤的血液供應來控制腫瘤的生長。

4. 化療

  • 使用抗癌藥物來殺死或阻止腫瘤細胞生長。化療通常用於控制腫瘤的進展和緩解症狀,對於轉移性肝癌的效果有限,但在某些情況下仍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

5. 靶向治療

  • 靶向藥物可以干擾腫瘤細胞的生長信號傳遞路徑,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靶向藥物如索拉非尼(Sorafenib)和列西地尼(Lenvatinib)已被用於治療轉移性肝癌。

6. 免疫療法

  • 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細胞。免疫療法如PD-1抑制劑和CTLA-4抑制劑已被用於治療某些轉移性肝癌患者。

7. 支持性治療

  • 包括疼痛管理、營養支持、心理支持等,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以上治療方法可能單獨使用,也可能結合使用,具體選擇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醫生的建議進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和定期隨訪檢查對於提高肝癌治療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至關重要。

 

晚期肝癌能逆轉期數嗎?

在晚期轉移性肝癌的情況下,治療的目標通常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完全逆轉肝癌。然而,一些治療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腫瘤的生長,緩解症狀,並延緩疾病的進展。以下是一些可能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肝癌的方法:

  1. 靶向治療:靶向藥物可以干擾腫瘤細胞的生長信號傳遞路徑,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一些靶向藥物已被用於治療轉移性肝癌,可以延緩疾病的進展和提高生存期。
  2. 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使其攻擊和破壞腫瘤細胞。例如,PD-1抑制劑和CTLA-4抑制劑等免疫療法已經被用於治療某些轉移性肝癌患者。
  3. 化療和放療:化療和放療可以用於緩解症狀和控制腫瘤的生長。然而,這些治療對於轉移性肝癌的效果通常有限,且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
  4. 支持性治療:包括疼痛管理、營養支持、心理支持等,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結

儘管晚期轉移性肝癌的治療目標不是完全逆轉疾病,但合理的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病情,減緩症狀,並延緩疾病的進展。因此,患者應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質量。

 

本文章內容由 ShakeMed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代表ShakeMed 立場,ShakeMed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大腸癌】第二大癌症殺手大腸癌可預防 | 腸道瘜肉演變癌潛伏期可達15年 

Posted on Categories:全部, 癌症專區, 身體檢查, 醫健百科, 醫學專區, 醫療新知
【大腸癌】第二大癌症殺手大腸癌可預防 | 腸道瘜肉演變癌潛伏期可達15年

【大腸癌】第二大癌症殺手大腸癌可預防 | 腸道瘜肉演變癌潛伏期可達15年 

在香港,大腸癌是導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2022年共有2270人因大腸癌去世,佔所有癌症死亡的15.4%11。這使得大腸癌成為繼肺癌之後的第二大癌症致死原因2​。在香港,由大腸癌引起的死亡病例中,大部分大腸癌患者在診斷時的年齡為50歲及以上,且60歲及以上的年齡層在死亡病例中佔有最大的比例​3

大腸癌的潛伏期

大腸癌的潛伏期,從癌前病變(如腺瘤性息肉)發展到惡性腫瘤,一般來說大約需要10到15年 。這個過程包括從腺瘤性息肉的形成,到其逐漸演變成為惡性腫瘤的過程。

以下是大腸癌發展的基本階段:

  1. 腺瘤性息肉的形成:這是一種良性腫瘤,可能會在結腸或直腸內壁出現。
  2. 腺瘤的增長和變異: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腺瘤可能會出現細胞變異,增加癌變的風險。
  3. 癌變的發生:當腺瘤細胞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可能會轉變為惡性腫瘤,即大腸癌。

由於大腸癌的發展過程相對緩慢,定期進行篩查(如結腸鏡檢查, 又稱大腸鏡檢查)可以有效地檢測和去除腺瘤,從而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

定期篩查的建議通常針對50歲以上的成年人,或有大腸癌家族史及其他風險因素的人群,以及早發現和治療可能的癌前病變 。

大腸癌的先兆

大腸癌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先兆:

  1. 排便習慣改變:這可能包括腹瀉、便秘或排便頻率改變​。
  2. 便血或大便顏色改變:大便中出現血液,可能是鮮紅色或暗紅色,或大便呈黑色​。
  3. 腹痛或腹部不適:持續的腹痛、絞痛或腹脹感。
  4. 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得更細或形狀改變​ 。
  5.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沒有進行減肥卻體重下降​。
  6. 疲倦或虛弱:持續的疲倦感或貧血症狀​ ​。
  7. 排便不盡感:排便後仍感覺排不乾淨​。

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明患有大腸癌,但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查,以排除或早期發現潛在的疾病。

大腸癌的成因

大腸癌的成因是複雜多樣的,包括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大腸癌的主要因素:

  1. 遺傳因素:家族史是大腸癌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大腸癌或多發性息肉病例,個體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
  2. 飲食習慣: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可能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同時,飲食中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也可能提高患病風險。
  3. 腸道疾病:長期患有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
  4. 生活方式:缺乏運動、肥胖、吸煙和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與大腸癌的發生有關。
  5.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癌的發病率也會增加。通常,大腸癌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常見。
  6. 糖尿病:研究表明,糖尿病與大腸癌的風險增加有關。
  7. 環境因素:暴露於某些環境污染物或化學物質中,例如重金屬、某些農藥和化學污染物,也可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綜合來看,大腸癌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通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和遵醫囑進行篩查,可以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的高危人士

大腸癌的高危人士包括以下幾類:

  1. 家族史:有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有大腸癌或多發性息肉病史的人,其自身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2. 個人史:曾患有大腸癌、息肉、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的人,其複發和再次患病的風險較普通人群更高。
  3. 年齡:大腸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50歲以上的人群屬於高危人群。
  4. 不良生活方式:缺乏運動、高脂肪飲食、肥胖、吸煙和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
  5. 慢性疾病:長期患有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其患大腸癌的風險較普通人群更高。
  6. 腸道疾病史:曾經患有腸息肉、腸腺瘤或其他腸道疾病的人,其後續患大腸癌的風險較普通人群更高。

對於這些高危人群,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和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潛在的問題。

如何預防大腸癌?

預防大腸癌的關鍵在於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進行篩查。以下是一些預防大腸癌的方法:

  1. 健康飲食:攝取高纖維、低脂肪的飲食,增加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的攝入量。減少攝取紅肉和加工肉制品,限制飲酒。
  2. 保持健康體重:保持適當的體重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發病風險。積極進行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活動。
  3. 戒煙:吸煙與大腸癌的發病風險增加有關,戒煙有助於降低這種風險。
  4. 限制酒精攝入:酗酒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因此應限制飲酒量或避免酗酒。
  5. 定期體檢和篩查:及早發現大腸癌或腸息肉,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大腸鏡)或其他大腸癌篩查方法(如糞便潛血檢查等)是非常重要的。
  6. 避免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可能與大腸癌的風險降低有關,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帶來其他風險。
  7. 避免過度食用紅肉和加工肉品:紅肉和加工肉制品的過度攝入與大腸癌的發病風險增加相關,因此應適量攝入,並選擇更健康的蛋白來源。

通過採取這些預防措施,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病風險,提高生活質量,並有助於健康長壽。

結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的程序

結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是一種用於檢查結腸和直腸內部情況的醫學程序。以下是結腸鏡檢查的一般程序:

  1. 準備階段:通常在進行結腸鏡檢查前,需要進行結腸清潔。這可能包括在檢查前一天進行清液飲食,並在檢查前幾小時停止進食固體食物。醫生通常會提供具體的準備指引。
  2. 患者準備:患者需要脫掉衣服,穿上醫院提供的醫用服裝。通常會要求患者躺在側面,通常是左側,並且膝蓋彎曲。
  3. 麻醉和舒緩:在進行結腸鏡檢查之前,醫生可能會給予局部麻醉或鎮靜劑,以減輕不適和緊張感。
  4. 檢查開始:醫生會將柔軟且有彈性的結腸鏡插入直腸,並逐漸推進到結腸。同時,醫生會將氣體注入結腸,使其膨脹,以更清晰地觀察內部結構。
  5. 檢查結束:一旦結腸鏡達到結腸的盡頭,醫生會開始檢查結腸的內部,尋找任何異常的組織或腫塊。在檢查期間,醫生可能會取樣組織(瘜肉)進行病理學檢查。
  6. 後續處理:檢查結束後,醫生會從結腸中撤出結腸鏡。患者可能會在觀察室休息一段時間,直到麻醉劑的效果消失。
  7. 檢查結果:患者通常會在檢查後與醫生討論檢查結果。如果有發現異常,醫生可能會建議進一步的治療或追蹤檢查。

結腸鏡檢查是一種安全而有效的檢查方法,用於檢測結腸和直腸的疾病,並且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和治療大腸癌等疾病。

1 https://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5/51.html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 

https://www.cancer.gov.hk/en/hong_kong_cancer/overview_of_cancer_statistics_in_hong_kong.htm

https://www.healthyhk.gov.hk/phisweb/en/chart_detail/57/#:~:text=URL%3A%20https%3A%2F%2Fwww.healthyhk.gov.hk%2Fphisweb%2Fen%2Fchart_detail%2F57%2F%0A,100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facts.html

 

本文章內容由 ShakeMed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代表ShakeMed 立場,ShakeMed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HPV】一文看清HPV病毒的種類、傳播途徑及預防方法 | HPV病毒可引致多種癌症 | 同性戀同樣需要接種HPV疫苗

Posted on Categories:全部, 癌症專區, 醫健百科, 醫學專區, 醫療新知, 預防疫苗
一文看清HPV病毒的種類、傳播途徑及預防方法 | HPV病毒可引致多種癌症 | 同性戀同樣需要接種HPV疫苗

【HPV】一文看清HPV病毒的種類、傳播途徑及預防方法 | HPV病毒可引致多種癌症 | 同性戀同樣需要接種HPV疫苗

HPV病毒有多少種

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引起各種皮膚和黏膜病變的病毒,已知有超過100種不同的HPV型別。這些HPV型別可以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兩大類。

  1. 高危型HPV:
    • 高危型HPV主要與癌症相關,包括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口腔和咽喉癌等。常見的高危型HPV包括HPV 16、HPV 18、HPV 31、HPV 33、HPV 45等。
  2. 低危型HPV:
    • 低危型HPV引起的病變通常是良性的,包括尋常疣(普通疣)、生殖器疣(尖銳濕疣)、扁平疣和植物狀疣等。常見的低危型HPV包括HPV 6和HPV 11。

不同的HPV型別會引起不同類型的病變,並且具有不同的致癌風險。HPV感染是性傳播最常見的病毒性感染之一,但也可透過其他途徑(如皮膚接觸)傳播。及時的預防措施,如HPV疫苗接種和定期篩查,對於預防HPV相關疾病至關重要。

 

HPV病毒可引致什麼疾病

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和病變,其中一些可能是良性的,而另一些則可能是癌症前病變或癌症。以下是HPV感染可能引起的主要疾病:

  1. 生殖器疣(尖銳濕疣):
    • 由HPV 6和HPV 11引起的常見性傳播疣病,主要出現在生殖器和肛門周圍。
  2. 宮頸癌:
    • 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高危型HPV,如HPV 16和HPV 18。宮頸癌前病變(CIN)是宮頸癌的前兆。
  3. 其他生殖器癌症:
    • HPV感染也與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陰莖癌等相關。
  4. 口腔和咽喉癌:
    • 特定的高危型HPV(如HPV 16)也與口腔和咽喉癌有關。
  5. 尋常疣(普通疣):
    • 由低危型HPV引起的皮膚疣病,常見於手部、足底、指甲周圍等部位。
  6. 扁平疣:
    • 由HPV感染引起的扁平形皮膚病變,常見於手背、臉部等。
  7. 植物狀疣:
    • 由HPV感染引起的類似植物的皮膚病變,常見於手部和足底。
  8. 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 HPV感染可引起呼吸道內出現疣樣生長,尤其是在喉部。

HPV的不同型別可能引起不同的病變,其中一些可由免疫系統清除而無需治療,但一些病變可能需要治療或定期追蹤以預防癌變。定期接受醫療檢查和預防措施,如HPV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降低HPV相關疾病的風險。

 

HPV病毒的傳播途徑

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主要透過接觸傳播,特別是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感染者的某些部位。以下是HPV病毒常見的傳播途徑:

  1. 性接觸:
    • 最常見的HPV傳播方式是性接觸,包括陰道、肛門和口腔性行為。性接觸可以是陰道、肛門或口腔與感染者相關部位的直接接觸,包括生殖器疣和其他受感染的皮膚或黏膜區域。
  2. 皮膚接觸:
    • HPV病毒可以通過皮膚接觸傳播,特別是與受感染皮膚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這可能發生在分享個人用品(如毛巾、剃刀)、握手或其他皮膚接觸的情況下。
  3. 垂直傳播:
    • 垂直傳播是指從感染的母親到嬰兒的HPV傳播。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分娩過程中,導致新生兒口腔、喉部或生殖器感染。
  4. 間接接觸:
    • 雖然較少見,但HPV病毒也可能通過間接接觸途徑傳播,例如在公共場所的共用物品上的病毒存在,然後被接觸到,例如椅子、浴缸等。
  5. 性行為外的黏膜接觸:
    • 除了傳統的性行為外,性行為外的黏膜接觸,如口交、肛交等也可能導致HPV感染。

HPV病毒的傳播是相當常見的,尤其是在性活躍人群中。定期進行醫療檢查、使用避孕套以及接受HPV疫苗接種等措施都有助於預防HPV感染的傳播和相關疾病的發生。

HPV疫苗可預防多少種HPV病毒及疾病

HPV疫苗可以預防多種HPV病毒和相關的疾病。目前可用的HPV疫苗主要包括二價疫苗、四價疫苗和九價疫苗,它們可以預防不同範圍內的HPV病毒型別和相關疾病。

  1. 二價疫苗(Cervarix):
    • 可預防HPV 16和HPV 18型,這兩種型別是主要的高危型HPV,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2. 四價疫苗(Gardasil):
    • 可預防HPV 6、11、16和18型,包括尖銳濕疣(生殖器疣)和與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以及部分口腔和咽喉癌相關的高危型HPV。
  3. 九價疫苗(Gardasil 9):
    • 可預防HPV 6、11、16、18、31、33、45、52和58型,涵蓋了更廣泛的高危型HPV,包括導致宮頸癌和其他生殖器癌症的主要致病型別。

 

HPV疫苗的接種可以有效預防感染這些HPV型別,從而降低相應疾病(如生殖器疣、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等)的發生率。疫苗最好在性活躍之前或開始性活躍後早期接種,以獲得最佳的保護效果。此外,定期接受醫療檢查和篩查也是預防HPV相關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性戀需要接種HPV疫苗嗎

接種HPV疫苗對於同性戀者是重要且建議的,因為同性性行為也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徑之一。以下是一些關於同性戀者接種HPV疫苗的重要考慮:

  1. 性行為風險:
    • 同性戀者之間的性行為,包括男男性行為或女女性行為,仍然可能導致皮膚和黏膜之間的直接接觸,進而傳播HPV病毒。
  2. HPV感染率:
    • 研究顯示,男男性行為者和女女性行為者相較於異性戀者,更容易感染HPV病毒,尤其是與口腔和肛門HPV感染相關的風險較高。
  3. HPV相關疾病風險:
    • HPV感染可能導致生殖器疣(尖銳濕疣)、宮頸癌、肛門癌、口腔和咽喉癌等疾病,同性戀者同樣面臨這些風險。
  4. 疫苗保護效果:
    • HPV疫苗(如四價疫苗或九價疫苗)可以預防多種HPV型別,包括導致生殖器疣和相關癌症的高危型HPV。接種疫苗可以降低感染的風險,提供保護。

因此,對於同性戀者來說,接種HPV疫苗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有助於減少HPV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建議同性戀者在醫生的建議下,根據年齡和個人風險因素考慮接種HPV疫苗。最佳的接種時機是在性活躍開始前或早期,但即使已有性活躍歷史,接種疫苗仍然可以提供保護和益處。

 

女女性行為者為什麼HPV感染率相對較高呢?

女女性行為者的HPV感染率相對較高主要是由於性行為特徵和風險行為,以及相關的生理和生物學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女女性行為者HPV感染率較高的原因:

  1. 性行為特徵:
    • 女女性行為者通常進行口腔性行為和/或皮膚間摩擦性行為,這些行為可以促進HPV的傳播,尤其是口腔HPV感染和肛門HPV感染的風險較高。
  2. 多個性伴侶:
    • 一些研究顯示,女女性行為者相對於異性戀女性更容易有多個性伴侶,這增加了感染HPV的機會,尤其是涉及口腔和肛門的性行為。
  3. 少使用避孕套:
    • 在女女性行為中,使用避孕套的比例相對較低,因為性行為不會導致懷孕的風險,這也增加了HPV感染的風險。
  4. 生理和生物學因素:
    • 某些研究認為,女女性行為者可能在黏膜免疫和防禦方面存在一些差異,使其對HPV感染的抵抗力較弱。
  5. 缺乏定期篩查:
    • 由於女女性行為者可能對性傳播感染的風險意識較低,或因為避免醫療檢查而缺乏定期篩查,這也可能導致HPV感染率較高。

總的來說,女女性行為者的HPV感染率相對較高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果,涉及性行為的方式、個人風險行為、生理免疫等因素。為了降低HPV感染和相關疾病的風險,女女性行為者應該加強健康教育、定期接受醫療檢查和篩查,並考慮接種HPV疫苗以提供保護。

 

男男性行為者為什麼HPV感染率相對較高呢?

男男性行為者的HPV感染率相對較高主要是由於性行為模式和特定風險因素導致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男男性行為者HPV感染率較高的原因:

  1. 性行為模式:
    • 男男性行為者通常從事肛交和口交等性行為,這些行為可促進HPV的傳播,尤其是肛門HPV感染的風險較高。肛門黏膜相對於陰道黏膜更容易受到破壞,使得HPV更容易進入。
  2. 多個性伴侶:
    • 男男性行為者相對於其他人群可能有較高的多個性伴侶數量,這增加了感染HPV的機會。
  3. 少使用避孕套:
    • 在男男性行為中,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可能較低,尤其是在口交和肛交中。這增加了HPV感染的風險。
  4. 性行為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聯繫:
    • 男男性行為者中,HIV感染率相對較高,而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統可能較弱,增加了感染HPV的風險。
  5. 缺乏定期篩查和疫苗接種:
    • 由於男男性行為者可能對性傳播感染的風險意識較低,或因為避免醫療檢查而缺乏定期篩查和疫苗接種,這也可能導致HPV感染率較高。

總的來說,男男性行為者的HPV感染率相對較高是由於特定的性行為模式、多個性伴侶、不安全性行為以及其他行為和生理因素的結合。為了降低HPV感染和相關疾病的風險,男男性行為者應該加強健康教育、定期接受醫療檢查和篩查,並考慮接種HPV疫苗以提供保護。

 

接種了HPV疫苗後是否便一勞永逸?

接種了HPV疫苗可以提供有效的保護,但並非一勞永逸,仍需注意以下幾點:

  1. 預防範圍有限:
    • HPV疫苗可以預防特定型別的HPV感染,如四價疫苗可預防HPV 6、11、16、18型,九價疫苗可預防更多型別。然而,疫苗無法預防所有的HPV型別,因此仍有一定的感染風險。
  2. 接種時機重要:
    • 疫苗接種最佳時機是在性行為開始之前或初次性行為後,以獲得最佳的保護效果。如果已經暴露於HPV,疫苗對已感染的型別可能無效。
  3. 定期篩查和檢查仍重要:
    • 即使接種了HPV疫苗,仍建議定期接受宮頸抹片檢查等篩查,以及定期健康檢查。這有助於早期發現和治療任何HPV相關疾病的徵兆。
  4. 疫苗保護持續時間:
    • 疫苗提供的保護持續時間可能有限,通常需要定期接種或接受加強劑量以維持保護效果。根據疫苗型別和個人情況,可能需要接種多劑疫苗以確保持續的保護。

總之,接種HPV疫苗是預防HPV感染和相關疾病的重要措施,但不是絕對的一勞永逸。疫苗應與定期的健康檢查和篩查相結合,並遵循醫療專家的建議和指導,以最大程度地降低HPV相關疾病的風險。

本文章內容由 ShakeMed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代表ShakeMed 立場,ShakeMed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HPV】一文看清疣(HPV)的種類、外貌特徵、傳播途徑及治療方法 | 預防受感染或再受感染

Posted on Categories:全部,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癌症專區, 醫健百科, 醫學專區, 醫療新知, 醫美
【HPV】一文看清疣(HPV)的種類、外貌特徵、傳播途徑及治療方法 | 預防受感染或再受感染

【HPV】一文看清疣(HPV)的種類、外貌特徵、傳播途徑及治療方法 | 預防受感染或再受感染

 

疣(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有多種類型,外貌特徵和傳播途徑也有所不同。常見種類包括普通疣(尋常疣)、尖銳濕疣(生殖器疣)、扁平疣和植物狀疣等。疣通常呈現疣狀或顆粒狀突起,顏色可能是肉色、白色或灰色,表面可能粗糙或光滑。HPV主要透過直接皮膚接觸傳播,包括性接觸。治療方法包括冷凍療法、藥物治療(如水楊酸、咪喹莫特)、激光治療、電燒療法和手術切除等。治療方法因疣的類型和位置而異,應由醫生評估和建議。

疣是什麼?

疣是一種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膚病變。它表現為皮膚上出現小的、硬的、凸起的結節,通常是無痛的,但有時可能會引起不適或疼痛。疣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包括手、腳、臉、頸部、手指、腳趾和生殖器區域。根據疣的外觀和位置,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包括:

  1. 普通疣(尋常疣):通常出現在手指和手背,表面粗糙,有時有小黑點,這是由於血管凝固形成的血栓。
  2. 扁平疣:多見於兒童和年輕人,通常出現在臉部、手背和前臂,表面光滑且扁平。
  3. 足底疣(跖疣):出現在腳底,因受壓迫而生長向內,可能會引起疼痛,常伴有黑點。
  4. 絲狀疣:常見於臉部和頸部,細長而尖。
  5. 尖銳濕疣(生殖器疣):出現在生殖器或肛門周圍,由性傳播的特定類型的HPV引起。
疣的形狀、外貌特徵是?

疣的形狀和外貌特徵因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幾種類型疣的詳細描述:

  1. 普通疣(尋常疣):
    • 形狀:通常是圓形或不規則形。
    • 大小:直徑一般在1到10毫米之間。
    • 顏色:呈灰色、棕色、黃色或皮膚色。
    • 表面:粗糙不平,有時會有小黑點(凝固的血管)。
  2. 扁平疣:
    • 形狀:扁平而光滑。
    • 大小:小,直徑約為1到5毫米。
    • 顏色:呈淡黃色、褐色或粉紅色。
    • 表面:光滑平坦,多見於臉部、手背和前臂。
  3. 足底疣(跖疣):
    • 形狀:通常是圓形或橢圓形。
    • 大小:可變,通常較大,直徑可達10毫米以上。
    • 顏色:通常是灰色或棕色。
    • 表面:粗糙,有時會有黑點(凝固的血管),因位於腳底而被壓迫,常向內生長,形成厚厚的硬皮。
  4. 絲狀疣:
    • 形狀:細長而尖,像小指狀突起。
    • 大小:通常較小,幾毫米長。
    • 顏色:與皮膚顏色相似。
    • 表面:細長且柔軟,多見於臉部和頸部。
  5. 尖銳濕疣(生殖器疣):
    • 形狀:小的凸起,可能是單個或成群出現,形狀像花椰菜。
    • 大小:可變,從幾毫米到幾厘米不等。
    • 顏色:粉紅色或灰白色。
    • 表面:濕潤,柔軟且光滑,多見於生殖器或肛門周圍。

疣的外觀特徵有助於醫生進行診斷,不同類型的疣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懷疑自己有疣,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意見。

疣的傳播途徑?

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傳播:

  1. 直接接觸:
    • 皮膚接觸: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疣或受感染的皮膚部位,可能會導致病毒的傳播。例如,握手或其他皮膚接觸可能會傳播普通疣。
    • 性接觸:尖銳濕疣(生殖器疣)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
  2. 間接接觸:
    • 共享物品:通過接觸受感染者使用過的物品,如毛巾、剃須刀、指甲刀或鞋子,也可能會感染病毒。
    • 公共場所:在公共場所(如游泳池、更衣室、健身房)的共用設施,如淋浴間地板、游泳池邊緣和健身器材,也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媒介。
  3. 自我接種:
    • 自我傳播:如果身體的一個部位有疣,通過抓撓或摩擦,病毒可能會傳播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導致新的疣生成。
甚麼人士較易受感染?

某些人群較容易感染疣,這與個人的免疫系統狀況、生活習慣和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以下是較易受感染的人士:

  1. 免疫系統較弱者:
    • 免疫缺陷病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或接受器官移植後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
    •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其免疫系統可能較弱。
  2. 兒童和青少年:
    • 年齡因素:兒童和青少年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更容易感染疣。
  3. 經常接觸濕潤環境的人:
    • 游泳池使用者:經常光腳在游泳池、更衣室等公共場所行走,容易接觸到病毒。
    • 運動員:特別是那些經常使用公共設施(如體育館、更衣室)的人。
  4. 有皮膚破損者:
    • 有傷口或裂口:皮膚上有小傷口、擦傷或裂口的人,這些地方更容易成為病毒入侵的入口。
  5. 有特定行為習慣者:
    • 咬指甲或撕皮膚的人:這種行為會破壞皮膚屏障,增加感染的風險。
    • 共用個人物品的人:如共用毛巾、剃須刀、指甲刀等。
  6. 從事某些職業的人:
    • 某些工種:如肉類加工工人、魚類加工工人等,他們的工作環境潮濕且經常使用手部,增加了感染疣的風險。

 

疣會引致哪些疾病

疣本身通常是無害的,但某些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可以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以下是疣可能引致的疾病和相關風險:

1. 生殖器疣(尖銳濕疣)

  • 描述:由特定類型的HPV(如HPV 6和11)引起,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
  • 風險:雖然生殖器疣本身通常是良性的,但它們可能會導致心理壓力和身體不適。

2. 宮頸癌

  • 描述:某些高危型HPV(如HPV 16和18)感染可導致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
  • 風險:持續感染高危型HPV是宮頸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定期進行宮頸抹片檢查和HPV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預防。

3. 其他生殖器癌症

  • 描述:高危型HPV感染還與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和陰莖癌有關。
  • 風險:這些癌症相對罕見,但風險增加與持續高危型HPV感染有關。

4. 口咽癌

  • 描述:高危型HPV感染可導致口咽部(如舌根、扁桃體)癌症。
  • 風險:口腔和咽喉的HPV相關癌症的發生率正在增加,尤其是在年輕人中。

5. 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 描述:由HPV感染引起,主要是HPV 6和11,導致呼吸道內出現疣樣生長,特別是在喉部。
  • 風險:雖然這種病較為罕見,但可以引起呼吸困難,需要多次手術治療。

6. 皮膚癌(某些罕見類型)

  • 描述:某些HPV類型(如HPV 5和8)與某些罕見的皮膚癌有關,特別是在免疫系統受損的個體中。
  • 風險:這些類型的皮膚癌非常罕見,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風險會增加。

預防措施

  • HPV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預防多種與HPV相關的癌症和生殖器疣。建議在年輕時(通常在11-12歲)接種,未接種者可在較大年齡時補種。
  • 定期體檢和篩查:包括宮頸抹片檢查和HPV DNA測試,特別是對於女性。
  • 安全性行為:使用避孕套和減少性伴侶數量可以降低HPV感染風險,但不能完全消除風險。
  • 良好的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和乾燥,避免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疣。

通過上述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疣和HPV相關疾病的風險。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HPV或發現異常病變,應及時咨詢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疣的治療方法?

疣的治療方法有多種,具體選擇取決於疣的類型、位置、大小和患者的健康狀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疣治療方法:

非處方藥物

  1. 水楊酸:
    • 常見於貼片、軟膏和凝膠形式。
    • 每日塗抹於疣上,通常需數周至數月才能見效。
    • 在使用水楊酸前,浸泡疣以軟化皮膚,並使用砂紙或浮石輕輕磨去死皮。

醫療處理方法

  1. 冷凍療法(冷凍疣):
    • 使用液氮冷凍疣,使其組織凍死後脫落。
    • 通常需要多次治療,醫生在診所內進行。
  2. 電燒療法:
    • 使用電流燒灼疣組織。
    • 可能需要局部麻醉,適合處理較大或難以治療的疣。
  3. 激光治療:
    • 使用激光燒灼疣組織。
    • 通常用於難治性疣或大面積疣,需由專業醫生操作。
  4. 外科切除:
    • 直接切除疣,適用於大型或頑固性疣。
    • 通常需要局部麻醉。

其他處方藥物

  1. 咪喹莫特(Imiquimod):
    • 這是一種免疫反應調節劑,通常用於治療生殖器疣和某些皮膚疣。
    • 刺激身體免疫系統攻擊疣病毒。
  2. 坎那霉素(Cantharidin):
    • 一種化學物質,塗抹在疣上後形成水疱,疣隨之脫落。
    • 通常由醫生在診所內應用。
  3. 干擾素:
    • 注射干擾素到疣內,以增強免疫反應。
    • 一般用於頑固性疣或免疫力較低的患者。

自然療法和家庭療法

  1. 蘆薈:
    • 據稱具有抗病毒特性,可以塗抹蘆薈凝膠於疣上。
  2. 茶樹油:
    • 茶樹油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特性,可以每天塗抹於疣上。

注意事項

  • 治療耐心:疣的治療需要耐心,可能需要數周至數月才能完全消除。
  • 避免自行處理:不建議自行切割或撕扯疣,以免感染或病毒傳播。
  • 尋求專業意見:如果疣反復發作或位於敏感部位(如臉部或生殖器),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

治療疣的方法有很多,選擇合適的方法應根據個人情況和醫生的建議來決定。如果有疑問或症狀持續,建議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有什麼預防措施預防受感染或再次感染?

預防疣的感染或再次感染,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有效的措施:

個人衛生

  1. 經常洗手:特別是在接觸公共場所物品後,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
  2. 保持皮膚清潔和乾燥:尤其是在潮濕或易出汗的部位,保持皮膚乾燥能減少病毒滋生的機會。

避免接觸和傳播

  1. 避免直接接觸:不要直接接觸他人的疣或受感染的皮膚部位。
  2. 不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剃須刀、指甲刀、襪子和鞋子等。
  3. 使用個人護理用品:在公共場所如游泳池、更衣室和健身房使用自己的拖鞋、毛巾和個人物品。

保護皮膚

  1. 保護傷口:避免抓撓和撕皮膚,及時處理並保護皮膚上的傷口或裂口。
  2. 穿鞋子:在公共場所如游泳池、更衣室和淋浴間穿防水拖鞋,以防止接觸地面上的病毒。

免疫系統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適量運動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幫助抵抗病毒感染。

接種疫苗

HPV疫苗:某些類型的HPV疫苗可以預防引起生殖器疣和某些癌症的HPV感染。適合年輕人接種,具體建議可以咨詢醫生。

控制環境

消毒環境:定期清潔和消毒家庭環境,特別是浴室、廚房和經常接觸的表面。

尋求醫療建議

及時治療現有的疣:如果已經感染疣,應及時尋求醫生的診斷和治療,避免擴散或傳播給他人。

教育和意識

提高認識:教育自己和家人有關疣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增強防範意識。

通過採取上述預防措施,可以有效減少感染疣或再次感染的風險。如果懷疑自己或家人感染了疣,建議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意見,以防病毒傳播和症狀惡化。

 

本文章內容由 ShakeMed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代表ShakeMed 立場,ShakeMed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癌症檢查】 抽血便可篩查出超過50種癌症 | 比傳統檢查更早發現癌症

Posted on Categories:全部, 癌症專區, 身體檢查, 醫健百科, 醫學專區, 醫療新知

【癌症檢查】 抽血便可篩查出超過50種癌症 | 比傳統檢查更早發現癌症

常用的癌症檢查

常用的癌症檢測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1. 血液檢查:通過血液樣本檢測特定的腫瘤標誌物,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CA-125等,用於早期發現某些類型的癌症。
  2. 影像學檢查:包括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聲波(超聲檢查)、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等,用於檢測腫瘤的位置、大小及是否轉移。
  3. 內窺鏡檢查:通過將一根靈活的、帶有攝像頭的管子插入口腔、食道、胃部、腸道、膀胱等腔體,觀察和取樣病變部位。
  4. 活檢:通過手術或針刺等方式取得組織或細胞樣本,送檢實驗室進行病理學檢查,確認是否存在癌症並確定類型和分級。
  5. 尿液檢查:針對某些特定類型的癌症,如膀胱癌,可通過尿液檢測癌細胞或標誌物。
  6. 基因檢測:分析個體的遺傳物質(DNA/RNA),尋找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預測個體患癌風險或指導靶向治療。
  7. 腫瘤標誌物檢測:利用體液中特定蛋白質或其他標誌物的水平變化,間接反映癌症的存在和發展情況。
  8. 陰道塗片檢查:用於早期發現子宮頸癌的常規篩查方法之一,通過取得子宮頸表面細胞的樣本進行細胞學檢查。
  9. 乳腺X光造影/乳房超聲波檢查:通常用於乳腺癌的篩查和診斷。

 

檢測早期癌症的方法

檢測早期癌症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幾種:

  1. 癌症篩查和常規檢查:
    • 乳房X光造影(mammogram)/乳房超聲波檢查:是檢測乳腺癌的常規篩查方法之一。定期進行乳房X光造影/乳房超聲波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乳腺組織中的異常。
    • 子宮頸細胞學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通過檢測子宮頸細胞樣本,可以發現子宮頸癌或前癌變。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手段。
    • 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檢測結腸和直腸癌的常用方法,可以發現早期的腫瘤或腫瘤前病變。
  2. 血液檢測:
    • 腫瘤標記物檢測: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特定腫瘤標記物(例如CEA、CA-125、PSA等),可以幫助發現某些特定類型的癌症。儘管這些標記物並非特異性很高,但在搭配其他檢查方法一起使用時,可以作為早期癌症的指標之一。
  3. 影像學檢查:
    • 乳房超聲波檢查:超聲波檢查可以幫助醫生觀察乳房組織,對乳腺異常進行初步評估。
    • 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這些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檢測身體各部位的腫瘤或異常組織,對於早期癌症的發現具有一定的幫助。
  4. 基因檢測:
    • 遺傳風險檢測:對於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來評估個體罹患癌症的風險。有些基因變異與特定癌症的發生有關,及早進行基因檢測可以提前採取預防措施。
  5. 自我檢查:
    • 乳房自我檢查:定期自我檢查可以讓女性了解乳房的正常狀態,發現任何異常或腫塊。
    • 皮膚檢查:定期檢查皮膚上的痣或斑點,注意是否有形狀、顏色或大小變化。

 

cfDNA癌症檢測的好處

cfDNA(循環自由DNA)癌症檢測具有多方面的好處,特別是在早期癌症檢測和監測方面。以下是 cfDNA 癌症檢測的一些優勢:

  1. 超早期癌症檢測:
    • cfDNA 檢測可以檢測循環在血液中的自由DNA,這些 DNA 來自於腫瘤細胞。早期的癌症通常釋放的 cfDNA 量較低,但隨著癌症的進展,腫瘤細胞釋放的 cfDNA 量會增加。因此,cfDNA 檢測有助於早期癌症的檢測和診斷。
  2. 非侵入性和方便:
    • cfDNA 檢測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測方法,只需抽取少量血液樣本,無需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或手術取樣。這使得患者接受檢測更加方便和舒適。
  3. 監測治療反應:
    •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cfDNA 檢測可以用於監測腫瘤的變化和治療反應。通過定期檢測 cfDNA,醫生可以從cfDNA了解到患者體內的癌症指數從而觀察腫瘤的變化情況,評估治療的有效性,並及時調整治療計劃。
  4. 個性化治療:
    • cfDNA 檢測可以幫助確定腫瘤的分子特徵,包括基因突變和其他變異。這些信息可以用於指導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制定,例如靶向治療或免疫療法。
  5. 檢測復發和轉移:
    • cfDNA 檢測可以及時檢測腫瘤的復發或轉移。即使腫瘤的復發部位不明顯或無法通過常規影像檢查檢測到,cfDNA 檢測仍可以提供寶貴的信息。
  6. 檢測多種癌症:
    • 用少量血液便可以同時檢測出多種癌症的存在或復發情況

總的來說,cfDNA 癌症檢測具有高靈敏度和特異性,可以作為早期癌症檢測、治療監測和個性化治療方案制定的重要工具。隨著技術的進步,cfDNA 檢測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將繼續拓展,為癌症患者帶來更多的益處和可能性。

 

cfDNA癌症檢測適合人士

cfDNA(循環自由DNA)癌症檢測適合的人士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癌症高風險群:
    • 家族中有遺傳性癌症病史的人士,特別是存在某些癌症相關基因突變的家庭成員。
    • 曾經接受過其他檢測結果提示可能存在高癌症風險的人士,例如某些遺傳基因檢測結果顯示較高的癌症風險。
  2. 已經診斷為癌症的患者:
    • 已經確診為癌症的患者可以通過 cfDNA 檢測來監測治療反應、復發情況以及疾病進展。
  3. 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或監測的患者:
    • 正在接受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癌症治療的患者,可以通過 cfDNA 檢測來監測治療效果和病情變化。
    • 曾經治療過的癌症患者,用於監測復發情況。
  4. 早期癌症篩查的候選者:
    • 高危人群,如長期吸煙者、肺癌家族史、乳腺癌家族史等,可以考慮使用 cfDNA 檢測作為早期癌症篩查的補充手段。
  5. 需要個性化治療的患者:
    • 需要進行個性化治療的患者,例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可以通過 cfDNA 檢測確定治療方案。

總的來說,cfDNA 癌症檢測主要適用於那些需要進行早期癌症檢測、監測治療效果、評估癌症風險或指導個性化治療的人士。具體是否適合進行 cfDNA 檢測,還需要根據個體的病史、臨床情況和醫生的建議來確定。

 

本文章內容由 ShakeMed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代表ShakeMed 立場,ShakeMed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胰臟癌】隱形殺手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 背痛腹痛突然患上糖尿病皆是胰臟癌徵兆 | BRCA基因突變可用最新標靶藥治療提升存活率 | 吳劍邦醫生

Posted on Categories:全部, 癌症專區, 醫學專區, 醫療新知

胰臟癌早期症狀

胰臟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一些可能出現的徵兆包括:

  1. 消化不良:包括食慾減退、腹痛、腹部脹氣、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不適。
  2. 黃疸:皮膚和眼睛可能呈現黃色,這可能是由於膽道受到腫瘤壓迫而導致膽汁排泄受阻。
  3. 漸增性體重減輕:沒有明顯的原因下體重不斷減輕。
  4. 腹部或背部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是隱性的,但持續性並無法因為變換體位或服用止痛藥而獲得緩解。
  5. 淺色糞便和暗色尿液:這可能是膽汁排泄受阻的表現。

請注意,這些症狀也可能是其他消化系統問題的表現,因此如果有持續性或不明顯的不適症狀,應該儘快尋求醫療建議和檢查。

 

為什麼胰臟癌難以發現

胰臟癌之所以難以早期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症狀不明顯:胰臟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或者症狀很常見且不特定,例如消化不良、腹痛、體重減輕等,容易被誤解為其他常見消化系統問題。
  2. 位置隱藏:胰臟位於身體深處,不像其他器官(如乳房或皮膚)容易透過觸摸或外部檢查發現異常,因此早期胰臟癌很難被自行發現。
  3. 無明顯體徵:在早期階段,胰臟癌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的腫塊或其他體徵,這使得常規體檢或影像檢查難以發現。
  4. 診斷困難:胰臟癌的診斷和影像檢查比較困難,例如 CT 掃描、MRI 或超聲波,因為胰臟深藏在身體內部且周圍有其他結構,腫瘤可能很小或位置不易確定。
  5. 早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即使出現一些症狀,例如消化不良或腹痛,這些症狀也可能是其他常見疾病的表現,容易被忽略或誤診。
  6. 病情迅速惡化:胰臟癌通常在發現時已經進展到晚期,因為它的生長速度快且病變進展迅速,導致錯過了早期治療的機會。

因此,早期發現胰臟癌對於提高治療成功率非常重要。建議對於高危人群(例如家族有胰臟癌史或其他高危因素者)進行定期體檢和篩查,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

 

第幾期才有明顯症狀

胰臟癌的症狀在不同階段可能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胰臟癌在早期階段(即第一期或第二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或症狀非常輕微,因此很難被發現。隨著癌症進展到後期,特別是第三期和第四期,症狀可能變得更加明顯和嚴重。

以下是胰臟癌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一些症狀和特徵:

  1. 早期(第一期和第二期):
    • 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例如消化不良、腹部不適、食慾減退、輕微的腹痛等。
    • 隨著腫瘤生長,可能導致黃疸(皮膚和眼睛變黃)或輕度體重減輕。
  2. 中期(第三期):
    • 消化道症狀加重,包括持續性的腹痛或不適、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
    • 出現明顯的黃疸,尿液顏色深、糞便顏色淺。
    • 可能感覺腹部腫脹或脹氣。
    • 體重持續減輕且無明顯原因。
  3. 晚期(第四期):
    • 症狀加重,可能出現嚴重的腹痛,尤其是背部或腹部的劇烈疼痛。
    • 持續嚴重的黃疸,皮膚、眼睛明顯呈現黃色。
    • 體重急劇減輕,出現明顯的虛弱和疲勞。
    • 可能出現消化道出血或貧血症狀,如黑便或貧血。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症狀並非僅限於胰臟癌,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健康問題的表現。因此,如果有持續性或不尋常的症狀,應及早向醫生求診進行評估和檢查,以確定症狀的原因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及早發現胰臟癌可以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和生存率。

 

胰臟癌可以怎樣預防? 

胰臟癌的預防主要是藉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注意事項來降低患病風險。以下是一些預防胰臟癌的建議:

  1. 戒菸和限制酒精攝取:吸菸和過量飲酒是胰臟癌的危險因素之一。戒菸和限制酒精攝取可以顯著降低患胰臟癌的風險。
  2. 保持健康體重:肥胖和過重與胰臟癌的發生風險增加有關。保持適當的體重和健康的飲食習慣對預防胰臟癌非常重要。
  3. 均衡飲食:選擇健康均衡的飲食,包括多種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限制飽和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攝取量。適量攝取蛋白質,盡量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取。
  4. 避免暴飲暴食:長期大量攝取高熱量食物可能增加胰臟癌的風險。保持適度的飲食習慣對胰臟健康很重要。
  5. 避免接觸致癌物質:避免接觸可能致癌的化學物質和毒素,例如某些化學品和工業環境中的有害物質。
  6. 定期健康檢查: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胰臟癌的高危因素,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和篩查,以便早期發現潛在問題。
  7. 控制慢性疾病:積極管理和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可以降低患胰臟癌的風險。
  8. 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適度的體育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提高整體健康水平,有助於預防胰臟癌等多種癌症。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建議可以降低患胰臟癌的風險,但無法完全消除風險。如果有任何潛在的症狀或疑慮,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及早發現胰臟癌可以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和生存率。

 

有什麼檢測可以診斷到早期胰臟癌?

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用於檢查胰臟是否有異常,包括:

  1. 超聲波(超音波)檢查:可用於檢查胰臟是否有腫瘤或囊腫。
  2. 電腦斷層掃描(CT掃描):能夠提供更詳細的胰臟影像,幫助識別腫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態。
  3. 磁共振成像(MRI):對於胰臟腫瘤的檢測也很有幫助,可以提供更多軟組織的詳細信息。

 

重要的是,早期胰臟癌的診斷依賴於早期的篩查和專業的醫學檢查,特別是對於高風險族群(例如有家族史的人)需要更加密切地進行追蹤和檢查。許多胰臟癌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這使得治療變得更加困難,因此早期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

 

早中晚期胰臟癌的治療方法?

胰臟癌的治療方法取決於腫瘤的發展程度(即早期、中期或晚期)、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其他個人因素。一般而言,胰臟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等方法,有時會結合使用以提高治療效果。以下是對不同階段胰臟癌可能採取的治療方法:

早期胰臟癌(第一期和第二期):

  1. 手術治療:對於早期胰臟癌,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常見的手術包括腹腔鏡下胰臟切除手術(包括Whipple手術或局部胰臟切除),旨在切除腫瘤和周圍組織,以期達到根治的目的。
  2. 輔助化療:手術後可能會進行輔助化療,以減少腫瘤復發的風險。化療通常使用含有細胞毒性的藥物,以破壞殘留的癌細胞。

中期胰臟癌(第三期):

  1. 手術治療:對於一些中期胰臟癌,手術切除仍然是可能的,但有時會需要切除更廣泛的組織,包括部分胰臟、膽囊和可能的淋巴結。
  2. 化療和放射治療:化療和放射治療常用於縮小腫瘤或控制腫瘤的生長,以減輕症狀和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晚期胰臟癌(第四期):

  1. 化療:晚期胰臟癌的主要治療是化療,目的是控制腫瘤的生長、縮小腫瘤並緩解症狀。化療可以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使用。
  2. 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有時也用於晚期胰臟癌,可以用於緩解症狀和控制腫瘤的生長。
  3. 靶向治療:一些晚期胰臟癌可能會考慮靶向治療,這些治療是針對特定癌細胞的分子靶點,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

值得注意的是,胰臟癌的治療需要個別化,因為每個患者的情況和病情可能不同。醫療團隊通常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並經常進行監測和調整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及早發現和治療胰臟癌對於提高生存率和預後非常重要。

 

早中晚期胰臟癌分別5年存活率是? 

胰臟癌的存活率隨著癌症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胰臟癌的存活率隨著病期的進展而降低。以下是胰臟癌不同階段(早期、中期、晚期)的5年存活率估計:

  1. 早期胰臟癌(第一期):
    • 早期胰臟癌的5年存活率約為40%至50%左右。
  2. 中期胰臟癌(第二期至第三期):
    • 中期胰臟癌的5年存活率約為10%至15%左右。
  3. 晚期胰臟癌(第四期):
    • 晚期胰臟癌的5年存活率非常低,通常不到10%。

胰臟癌的存活率很低主要是因為它通常在較晚的階段被發現,且胰臟癌的治療相對困難。此外,胰臟癌的病理特性使得它往往已經轉移至其他部位或造成其他合併症,進一步降低了存活率。

存活率數字僅供參考,具體的存活率可能會因患者的個體差異、治療效果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及早發現胰臟癌並及時進行治療,以提高存活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有懷疑或症狀,應及早就醫進行檢查和診斷。

 

晚期胰臟癌的治療方案的策略是

一般來說,晚期胰臟癌已經擴散了,而且不能够動手術,其治療手段都是以化療為主幹。而化療都有好幾個選擇: 有的是單用一種化療藥;有的是兩種化療藥;有的是用三種化療藥。理論上使用化療數量越多,有效率都會越高。

 

胰臟癌的最新治療方法? 

現在有比較新的治療方法是標靶藥治療。胰臟癌有少部分的病人會带有一個叫BRCA的基因突變。如果擁有這個基因突變的胰臟癌的人士其實可以受惠於叫做PARP的抑制劑。使用PARP標靶藥能大大地控制該腫瘤延長其無症狀的存活期。

 

吳醫生的成功個案分享

胰臟癌可以完全康復。有一位男士50歲,本身有糖尿病10年。他發現他的糖尿突然之間變差,而他的飲食、用藥成份沒有改變,便促使他去做檢查,最後發現了是中期的胰臟癌。幸好,那時候他還沒有擴散,但是那個胰臟癌腫瘤包圍了它附近的一些大血管導致動手術就好困難,所以我便决定幫他先進行化療治療以縮小腫瘤。當時我使用了兩種化療藥的一個混合的形式幫他治療了大概半年時間。他的癌指標由最初一萬多降到只剩六十幾、那個腫瘤由最初包圍着附近一些大血管,到遠離了它附近的血管、腫瘤最初尺寸大概是4CM亦缩减至2CM。我和外科醫生商討該病人情況後,就交由外科醫生替病人進行一個胰臟癌的切除手術。等待胰臟切除手術完成後,我接着幫病人進行為期半年的鞏固化療,以减低他的復發的風險。經過這先化療再手術再化療的一個三文治式治療方法。現在病人其實已經完全康復,我們也追蹤了他一年多,那個腫瘤都依然沒有復發,完全消除了。

 

本文章內容由 ShakeMed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代表ShakeMed 立場,ShakeMed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女性健康】乳腺增生超常見 | 乳腺疼痛、腫塊、乳頭溢液等都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徵兆

Posted on Categories:全部, 兩性私密診室, 女性健康, 癌症專區, 身體檢查, 醫健百科, 醫學專區, 醫療新知

【女性健康】乳腺增生超常見 | 乳腺疼痛、腫塊、乳頭溢液等都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徵兆

 

7大常見的乳腺健康問題

乳腺健康問題包括各種與乳房相關的疾病和症狀。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乳腺健康問題:
  1. 乳腺增生症(纖維囊性乳腺病變): 這是一種常見的乳腺疾病,其特徵是乳房中出現囊塊或纖維組織增生。這種情況通常在月經前後變得更為明顯,可能伴隨著乳房疼痛或不適感。
  2. 乳腺囊腫: 乳腺囊腫是由於乳腺囊管內液體積聚而形成的囊塊。這些囊腫可能是單個或多個,通常在乳房觸診時感到有彈性、可壓縮且可移動。
  3. 乳腺纖維腫瘤: 這是一種良性腫瘤,由於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大多數情況下,乳腺纖維腫瘤是無症狀的,但有時可能會引起乳房腫塊或不適感。
  4. 乳腺炎: 乳腺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組織發炎。這可能是哺乳期婦女的常見問題,通常伴隨著乳房疼痛、腫脹、紅腫和發燒等症狀。
  5. 乳腺囊性增生: 這是一種較嚴重的乳腺疾病,表現為乳腺組織中的異常增生和囊腫形成。它可能與乳腺癌的風險增加有關。
  6. 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房組織內惡性細胞的生長。早期乳腺癌可能無症狀,但在進展後可能會出現乳房腫塊、乳頭異常分泌、乳房變形等症狀。
  7. 乳頭溢液: 有時乳腺組織會分泌出乳頭液體,這可能是由於乳腺組織的擠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這時需要進一步檢查確定原因。

 

乳腺健康問題的統計數據

根據統計數據,乳腺健康問題在女性中非常常見,特別是在中年和老年女性中。

以下是一些關於乳腺健康問題的統計數據:

  • 乳腺癌:
      •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在全球范圍內占所有女性癌症的約25%。
      •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有超過200萬新的乳腺癌病例被診斷出來。
      •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造成超過60萬人死亡。
  • 乳腺增生症和囊腫:
      • 纖維囊性乳腺病變是乳腺最常見的良性疾病之一,影響了許多女性。
      • 根據一些研究,超過50%的女性在其生育年齡期間可能會經歷乳腺增生症或囊腫。
  • 乳腺疼痛:
      • 常見的乳腺疼痛或敏感可能會影響到大約70%的女性,在生育年齡期間尤其常見。
      • 這種疼痛通常與月經週期變化相關,可能在月經前或月經期間加重。
  • 乳腺疾病診斷和治療:
    • 許多乳腺疾病,特別是乳腺癌,通常需要進行乳房攝影檢查、乳房超聲檢查、乳房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來確診。
    • 乳腺癌的治療通常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和激素治療等,具體治療方案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和個人需求而定。

 

如何預防乳腺疾病?

預防乳腺疾病是女性保持乳腺健康的關鍵之一。

以下是一些預防乳腺疾病的重要措施:

  1. 定期乳房自檢: 學習如何自我檢查乳房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及早發現任何異常。定期自檢應該在每月月經後的同一時間進行,以便注意到任何變化。
  2. 定期乳腺篩查: 定期參加乳腺攝影檢查(乳房X光)和其他乳腺檢查,這有助於早期發現潛在的問題。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年進行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乳腺疾病的風險。這包括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
  4. 避免過度使用激素: 避免長期使用過多的激素,特別是雌激素,可能會增加患上乳腺癌的風險。如果需要使用激素補充劑,應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並盡可能縮短使用時間。
  5. 避免肥胖: 肥胖與乳腺癌之間存在關聯,因此保持適當的體重對於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至關重要。
  6. 及時處理乳房疼痛和異常: 如果您注意到乳房疼痛、腫塊或其他異常,應盡快就醫進行評估和治療。及早發現並及時處理問題可以防止疾病進展。
  7. 降低放射線暴露: 長期接觸高劑量的放射線可能會增加患上乳腺癌的風險,因此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

 

乳腺癌的早期徵兆

乳腺癌的早期徵兆可能是不易察覺的,但如果您發現以下任何症狀,應該儘早向醫生尋求進一步評估:

  1. 乳房腫塊或硬塊: 乳腺癌最常見的早期徵兆之一是在乳房或腋下區域發現腫塊或硬塊。這些腫塊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但在自我檢查時可能會感覺到。
  2. 乳房組織的異常變化: 如果您注意到乳房組織的形狀、大小或質地發生異常變化,應該進一步評估。這可能包括乳房變形或凹陷。
  3. 乳頭異常分泌: 不屬於哺乳期的女性,如果注意到乳頭從乳房分泌血液、清澈液體或混濁液體,這可能是一個徵兆。
  4. 乳房皮膚異常: 乳房皮膚變化可能包括皮膚紅腫、凹陷、皺褶或橘皮樣外觀。另外,乳頭周圍的皮膚可能出現紅斑、潰瘍或皮疹。
  5. 乳房疼痛或不適: 雖然乳腺癌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但有時患者可能會感到乳房或乳頭的不適感或疼痛。
  6. 淋巴結腫大: 有時乳腺癌可能會導致腋下或鎖骨下的淋巴結腫大。

 

乳癌的治療

乳癌的治療方案通常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腫瘤的類型、大小、位置、分期、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個人選擇。

以下是乳癌可能的治療方式:

  1. 手術: 手術是治療早期乳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見的手術包括乳房保留手術(切除腫瘤及其周圍組織,保留乳房結構)和全乳房切除手術(切除整個乳房)。在部分乳癌的情況下,淋巴結清除手術也可能需要進行。
  2.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通常在手術後進行,旨在殺死剩餘的癌細胞並減少復發風險。它可以針對乳房局部進行,也可以針對淋巴結區域進行。
  3. 化療: 化療通常在手術前或手術後用於治療乳癌。化療藥物可以通過靜脈注射或口服給予,旨在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它們的生長和擴散。
  4.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是一種針對腫瘤細胞特定分子的治療方法,可以針對特定類型的乳癌進行治療。例如,標靶治療可能針對過度表達HER2蛋白的乳癌。
  5. 激素治療: 如果乳癌是激素受體陽性的,激素治療可能會用於減少激素對癌細胞生長的影響。這通常涉及服用激素阻斷劑或雌激素拮抗劑。
  6. 免疫治療: 對於一些乳癌患者,特別是患有三陽性乳癌的患者,免疫治療可能是一種選擇。免疫療法通常通過增強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

治療方案通常是個性化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腫瘤的特點制定適合的治療計劃。治療過程中可能會有不同的副作用,患者應與醫生合作,尋找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並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接受支持和關懷。

綜合來說,通過定期的乳房自檢、定期的乳腺篩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時處理任何乳腺問題,尋求合適的醫療幫助來確保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大大幫助降低患上乳腺疾病的風險。

 

 

 

本文章內容由 ShakeMed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代表ShakeMed 立場,ShakeMed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男性健康】總結4大前列腺問題 | 超過50%以上50歲以上男性患有輕度到中度的前列腺增生 | 前列腺治療可能對性功能產生影響

Posted on Categories:全部, 兩性私密診室, 男性健康, 癌症專區, 綜合外科, 醫健百科, 醫學專區, 醫療新知

【男性健康】總結4大前列腺問題 | 超過50%以上50歲以上男性患有輕度到中度的前列腺增生 | 前列腺治療可能對性功能產生影響

 

4大前列腺問題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常見問題包括:

  1.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隨著年齡增長,許多男性會出現前列腺增生的現象,這可能導致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症狀。
  2. 前列腺炎症:前列腺炎症是前列腺組織的炎症,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患者可能出現尿頻、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狀。
  3.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早期可能無症狀,但在進展時可能導致尿頻、尿急、排尿疼痛、血尿等症狀。
  4. 前列腺結石:前列腺結石是在前列腺管中形成的固體結構,可能導致排尿困難、疼痛等症狀。

這些是前列腺常見的問題,但還有其他一些少見的疾病和症狀,如前列腺囊腫、前列腺狹窄等。如果有任何與前列腺相關的症狀或問題,建議及早就醫進行評估和治療。

 

前列腺肥大是男人必經痛苦?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是男性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但不是每個男性都會經歷。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前列腺增生的風險會增加,並且大多數男性在他們的生命中的某個時候都會受到前列腺增生的影響。前列腺增生是一種常見的情況,特別是在50歲以上的男性中。根據研究,約有50%以上的50歲男性和80歲以上的男性患有輕度到中度的前列腺增生,而在80歲以上的男性中,大約有90%的人受到其影響。雖然前列腺增生在男性中很常見,但並不是每個男性都會對其產生症狀或需要治療。一些男性可能只有輕微的症狀,而其他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然而,對於那些受到症狀影響的人,可能需要治療以緩解症狀和提高生活質量。儘管前列腺增生在男性中普遍存在,但輕微的增生並不一定需要治療。重要的是,男性應定期進行前列腺健康檢查,並在出現任何症狀時尋求醫療建議。

 

前列腺肥大的治療方法

前列腺肥大的治療方法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患者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前列腺肥大治療方法:

  1. 藥物治療:對於輕度到中度的前列腺增生,醫生通常會開始使用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
    • α-1受體阻滯劑:這些藥物可以放鬆尿道和膀胱頸部的肌肉,改善尿流動力,緩解排尿困難和其他相關症狀。
    • 5α-還原酶抑制劑:這些藥物可以減少前列腺增生所需的雄激素,幫助縮小前列腺大小,改善尿流動力。
    • β3受體激動劑:這些藥物可以幫助放鬆膀胱平滑肌,減少頻尿和尿急。
  2. 微創手術治療:對於中度到重度的前列腺增生,可能需要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常見的微創手術包括:
    • 膀胱頸切除術(TURP):這是一種通過將前列腺組織切除的手術,以改善尿流動力和症狀。
    • 激光前列腺切割術(PVP):這是一種使用激光切除前列腺組織的手術,可以減少血液丟失和併發症的風險。
  3. 導管治療:對於一些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導管治療,例如導尿管或尿道支架置入,以幫助改善尿流動力。
  4. 植入物治療:一些新興的治療方法包括植入前列腺植入物,例如前列腺支架或前列腺球囊植入物,以幫助支撐尿道並減少尿道收縮。

治療前列腺肥大的最佳方法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建議而定。對於每個患者來說,治療的目標都是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和預防併發症。

 

前列腺癌的先兆

前列腺癌的早期階段通常是無症狀的,但隨著疾病的進展,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以下是一些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先兆:

  1. 尿頻或排尿困難:前列腺癌可能會導致尿頻或排尿困難,包括排尿時的疼痛或灼熱感。
  2. 尿流變弱或中斷:前列腺癌可能會使尿流變得較弱或中斷,並可能伴隨尿液的滴漏或淋漓不盡。
  3. 血尿或精液中的血液:前列腺癌可能會導致血尿(尿液中有血液)或精液中有血液的情況。
  4. 排尿後感覺未排空:前列腺癌可能會使排尿後感覺未排空,即使排尿後也可能感到尿液殘留。
  5. 頻繁夜尿:前列腺癌可能會導致頻繁的夜間尿頻,使睡眠受到干擾。
  6. 勃起功能問題:在前列腺癌進展到晚期時,可能會導致勃起功能問題,例如勃起功能障礙。

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患有前列腺癌,因為它們也可能是其他前列腺問題的症狀,例如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症。然而,如果您有以上提到的任何症狀,特別是多個症狀一起出現,應該盡快就醫,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診斷,以確定症狀的原因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及早發現和治療前列腺癌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前列腺癌的診斷

前列腺癌的診斷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 數位直腸檢查(DRE):這是一種醫生通過直腸壁進行的物理檢查,以檢查前列腺的大小、形狀和硬度。異常的發現可能提示患有前列腺癌。
  2. 血液檢測:血液檢測可用於測量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PSA是一種由前列腺組織產生的蛋白質,其水平可能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升高。然而,PSA水平的升高也可能與其他前列腺問題有關,例如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症。
  3. 前列腺生態聲波檢查(Ultrasound):這是一種透過超聲波波束在前列腺內部產生影像的檢查方法。它可以幫助醫生評估前列腺的大小、形狀和結構,並檢查是否存在異常區域。
  4. 前列腺穿刺活檢(Biopsy):如果數位直腸檢查和/或血液檢測顯示有可能存在前列腺癌的異常,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前列腺穿刺活檢。這是一種在醫院或診所中進行的小型手術,通過向前列腺插入一個細長的針頭,並取得前列腺組織樣本進行檢驗。這些樣本將被送到實驗室進行顯微鏡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癌細胞。
  5. 影像檢查:在確診前列腺癌後,可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影像檢查,如MRI(核磁共振成像)或CT(計算機斷層掃描),以幫助評估癌症的擴散程度和是否有轉移。
  6. 骨骼掃描:在診斷前列腺癌後,如果懷疑癌症已轉移至骨骼,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骨骼掃描來檢查是否存在骨頭的轉移病灶。

綜合這些診斷方法,醫生可以確定是否存在前列腺癌,並評估癌症的擴散程度和治療計劃的制定。

 

前列腺癌的存活率

前列腺癌的存活率因許多因素而異,包括疾病的發現階段、治療方式、患者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等。以下是一些有關前列腺癌的存活率的一般指南:

  • 早期發現的存活率:在早期發現並治療的情況下,前列腺癌的存活率通常是很高的。根據癌症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早期(局部化)前列腺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接近100%。
  • 局部轉移的存活率:如果前列腺癌已轉移到附近的組織或淋巴結,而沒有擴散到遠處的器官,則局部轉移的存活率通常也是相對較高的。5年相對存活率約為100%至近90%不等,具體取決於轉移程度。
  • 遠處轉移的存活率:如果前列腺癌已經轉移到遠處的器官,例如骨頭或其他器官,則存活率通常較低。根據統計數據,遠處轉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相對存活率約為30%至5%不等,取決於轉移的擴散程度和治療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存活率僅為統計數據,具體的存活率可能因每個患者的個體情況而異。對於每個患者來說,關鍵是及早發現並治療前列腺癌,以提高存活率並改善生活質量。治療選擇和預後評估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建議進行。

 

前列腺癌的治療方法

前列腺癌的治療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癌症的發展程度、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個人偏好。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前列腺癌治療方法:

  1. 觀察和監測:對於低風險的前列腺癌(即生長緩慢、局限性和不會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的癌症),醫生可能建議進行觀察和監測,而不是立即進行治療。這可能包括定期的PSA檢測、數位直腸檢查和影像檢查,以監測癌症的進展。
  2. 手術:前列腺切除手術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對於局部化的前列腺癌。手術通常包括切除前列腺和周圍組織,可能會影響勃起功能和尿控制。
  3. 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一種使用高能量射線照射前列腺癌的方法。它可以作為初步治療或與手術結合使用。放射治療可能會導致一些副作用,如尿頻、尿急、勃起功能障礙等。
  4. 荷爾蒙治療:荷爾蒙治療是一種通過降低男性荷爾蒙水平(雄激素)的治療方法,以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長。它通常用於晚期或轉移性前列腺癌。
  5. 化學治療:化學治療使用化學藥物來殺死癌細胞。它通常用於晚期或轉移性前列腺癌,或在其他治療方法無效時。
  6. 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它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細胞。

以上治療方法可能單獨使用,也可能結合使用,具體的治療計劃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建議進行制定。對於每個患者來說,關鍵是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和不良影響。

 

前列腺治療後會否影響性功能

前列腺治療後可能會對性功能產生影響,這取決於所使用的治療方法、患者的個人情況以及治療後的恢復過程。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前列腺治療對性功能的影響:

  1. 手術(前列腺切除術):前列腺切除手術可能會影響性功能,特別是勃起功能。這是因為手術可能會損傷周圍的神經結構,這些結構對於勃起功能至關重要。儘管許多男性在手術後會恢復性功能,但有些男性可能會面臨長期或永久的性功能障礙。
  2. 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可能會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和其他性功能問題。這是因為放射治療可能會對附近的組織和神經造成損傷。放射治療後的性功能問題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並可能是暫時性或長期的。
  3. 荷爾蒙治療:荷爾蒙治療可能會導致性慾降低、勃起功能障礙和其他性功能問題。這是因為荷爾蒙治療通常會降低男性荷爾蒙(雄激素)水平,這對於性功能是至關重要的。
  4. 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也可能對性功能產生影響,特別是在治療過程中和之後可能會出現疲勞和其他不適,進而影響性生活品質。

總結,儘管前列腺治療可能對性功能產生影響,但有些患者可能會在治療後逐漸恢復性功能。對於治療後的性功能問題,有許多治療方法可用,包括口服藥物、勃起裝置、性治療和心理治療等。與醫生討論治療後的性功能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可以幫助找到最適合個人需求的治療方法。

 

本文章內容由 ShakeMed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代表ShakeMed 立場,ShakeMed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中西合醫】中醫癌症輔助治療:飲食、中藥、針灸等有效方法探究

Posted on Categories:中醫, 全部, 癌症專區, 醫健百科, 醫學專區, 醫療新知

【中西合醫】中醫癌症輔助治療:飲食、中藥、針灸等有效方法探究

前言

中醫學認為癌症是由體內氣血失調、陰陽失衡、痰濕壅滯等多種因素導致的一種疾病。中醫治療手法可以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提供輔助作用,幫助患者減輕不適、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進而提高對癌症的抵抗力。

以下是一些中醫治療手法在輔助癌症治療中的應用:
  1. 飲食調理:中醫飲食調理強調根據患者體質、病情和治療期間的需要調整飲食,選用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雜糧等,同時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食物,有助於幫助患者補充體內所需的營養,調理氣血,提高免疫力。
  2. 中藥治療:中藥治療是中醫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藥可以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選用適當的藥物,如補益氣血的人參、黃耆等,清熱解毒的黃連、蒲公英等,以及化痰散結的海藻、山楂等,進行個性化的治療。
  3. 针灸療法:針灸療法是中醫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過針灸穴位調理氣血,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增強免疫力,減輕疼痛和不適感。對於癌症患者,針灸還可以緩解化療和放療帶來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疲勞等。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過按摩穴位和經絡,促進氣血循環,疏通經絡,調理臟腑功能,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同時還可以緩解疼痛和不適感。
  5. 氣功練習:氣功是中國傳統的一種身心調理方法,通過調整呼吸和運動,可以調和氣血,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對於癌症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的作用。
總結

中醫治療手法可以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提供有效的輔助作用,但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和病情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並與西醫治療相結合,共同為患者的康復努力。